I.AM. 睿譯

I.AM. 睿譯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Mihi vero, inquit, placet agi subtilius et, ut ipse dixisti, pressius. Fortasse id optimum, sed ubi illud: Plus semper voluptatis? Duo Reges: constructio interrete. Quaesita enim virtus est, non quae relinqueret naturam, sed quae tueretur.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6

如何找到合適的英語翻譯社

隨著各行各業對翻譯工作需求增加,眾多的翻譯機構接踵出現,一些人為了獲得利益而成立了一些並不正規的翻譯社,客戶對他們不夠瞭解,最終不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翻譯成果,還損失了錢財,浪費了時間。那麼,客戶應當從哪些方面判斷一個翻譯社是否值得信賴,或者說應當怎樣做,才能選擇出好的英語翻譯社呢?

 

好的英語翻譯社首先要具備專業的翻譯人員,在瞭解一個翻譯社的時候,應當確認它有多少專業的翻譯人員,與其他翻譯機構相比,翻譯團隊是否有足夠的規模,當然,客戶只能從英語翻譯社的宣傳中得知他們是否有專業的翻譯人員,不一定能完全取得客戶的信任。如果客戶要想知道翻譯社的翻譯實力是否符合要求,可以在委託正式的翻譯工作之前,提供一個簡短文件讓英語翻譯社試譯。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其他客戶對於該英語翻譯社的評價來看它的真實水準。每家翻譯社客戶的評價都會有正面和負面,我們可以從正面的評價中瞭解到該翻譯社的優點;從負面的評價中可以瞭解該翻譯社還有哪些不足,這些缺點會不會對將要委託的工作有影響,翻譯社是不是已經修正這些不足之處,據此決定是否委託該英語翻譯社翻譯工作,會比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決定可靠得多。

    總之,客戶對於翻譯社的瞭解要全面,才能決定是否值得信任,根據對英語翻譯社的客觀評價來判斷,才能夠降低所託非人的風險。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6

如何選擇專屬您的翻譯社

當您手頭有一急件需要英文翻譯或日文翻譯的文件,且資料極為重要,對於翻譯品質和準確性要求高,或者技術資料難度太大,而公司內部職員又無法勝任翻譯任務,這時就需要借助翻譯社的力量,委託翻譯社來完成這項任務。

 

可是當您上網查詢時,數量眾多的翻譯社也許會使你眼花瞭亂,雖讓你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卻也使你產生無從措手之感。如何選擇、怎樣選擇一個令人滿意的翻譯社就成為你當下的最大問題,對於長期開展涉外業務的企業而言,選擇一個可靠的翻譯社作為長期的合作夥伴,就更成為當務之急。目前,翻譯市場上翻譯的水準參差不齊,除了一部分優秀翻譯之外,較大部分翻譯人員都屬於中上水準,也有一小部分由於水準問題(而非責任心的原因)遠遠稱不上是稱職的翻譯。而且,各個公司在翻譯人員管理、翻譯品質控制和售後服務方面也有所不同。這就增加了客戶選擇可靠翻譯社的難度。若曾經配合過的一至兩家翻譯社效果不理想,客戶必然要重新選擇翻譯社。

首先,透過網站瞭解翻譯社的狀況及實力。這是瞭解一家翻譯社狀況及翻譯能力和報價的主要管道。隨著現代科技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路來宣傳、推銷公司自身形象、擴大市場、獲取客戶訂單,已經越來越成為翻譯市場的主要發展趨勢,互聯網已經成為翻譯社不可忽視的主要市場開發手段。從互聯網上,你可以瞭解到公司的總體狀況、經營理念和特色、經營業績以及報價,這些都是客戶所關心的問題。網站的形象,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實力的體現。實際上,真正奉行“以客戶為本,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宗旨的翻譯社無不重視市場的投入,尤其是對網站的投入,也絕不會對聞名而來的客戶敷衍了事。

其次, 透過其他管道瞭解公司的翻譯品質及能力。可以透過曾經委託過此翻譯社的同事、朋友或同行中瞭解到對該公司翻譯品質及效果的評價。透過電話等方式也可以瞭解到該公司的一些情況,儘管瞭解的資料並不全面,但此後,若有需要,可以進一步對該公司進行考察和瞭解。
第三,透過嘗試性合作測試該公司的翻譯能力。從上述管道瞭解翻譯社,也許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根據初次的嘗試性合作來測試該公司的翻譯能力。良好的網站形象以及當下的承諾,還要用自己的翻譯品質來證實。此時,也建議客戶不要把價格壓得過低,否則,一些公司由於擁有自己的專職翻譯,可以利用降低成本的方式贏得客戶,但是如果一些公司沒有自身專職翻譯,會非常為難,既不願意丟失客戶,而接稿後的翻譯品質未必能滿足客戶的需要。當然,願意為客戶提供誠信服務的翻譯社畢竟是大多數。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5

Survey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

Survey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Survey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對研究的議題有個深入且廣泛的了解,這樣才知道目前在這領域裡研究的進展已經到什麼地步,state of the art是什麼,有那些的子題及技術已經被探討,從而也可以知道那些還可以開發,那些技術可以被的研究議題拿來應用。Survey 做的不好,最致命的打擊就是在對的研究議題一頭埋入,花了許多心血,好不容易熬出一些成果之後,突然才發現別人早已經發表同樣或類似的成果。

 

怎樣才能把survey做的深入且廣泛呢?要知道在這領域裡主要的國際會議是什麼,然後把這些會議近幾年來(至少三年)所發表過的論文的title及abstract瀏覽一次,找出跟研究議題比較相關的論文(注意:是「議題」,不是「領域」)。

這樣初步找出來的論文大概從十來篇到二、三十篇,甚至也可能更多。接著,得把這些論文的Introduction看一遍,對它們做個初步的瀏覽,然後把這些論文依它們與的研究議題的相關性做個大致的排序。接下來就是依序把這些論文仔細的研讀,每篇論文的重點是什麼,關鍵的技術又是什麼,都得弄得很清楚。在這個階段,每篇研讀的論文大概都是夠水準的論文(因為他們是發表在主要的國際會議)。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看它們探討那些相關的文獻,這些文獻大致都得知道,並且就其中與研究議題最相關的論文,也得找出來仔細的研讀,並且重覆這樣子的工作一直追溯下去。不用擔心這樣做會無止無境,因為當從最近的一篇論文開始往前追朔,大概不超過三、四代,就會發現不必再追朔,因為再往前追朔,會發現它們要麼與的研究議題愈來愈遠,要麼就是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果是研究領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而還不了解,那應該回頭再修一些課把基礎打好,不該這麼早就進入想研究的議題上。

根據這個經驗法則,會發現在survey的階段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把與研究議題相關的最近幾篇論文拿出來,看看這些論文所引用的文獻有沒有不知道的,如果沒有,那麼比這些論文早的文獻大概都沒遺漏了。如果有,就把它們找出來仔細的研讀。隨著研讀的論文愈多,的功力就愈增加。當發現拿到一篇新論文時只要看完它的Introduction之後,就知道這篇論文的重點及猜出它用的主要技術之後,的功力已經提昇到可以進入研究議題的階段了。在這個階段,如果論文的研讀夠深入及廣泛,往往也可以發現新的研究議題。

的survey還不能在這裡停止,因為的觸角可能尚未含蓋所有關於研究議題的文獻。目前只有survey與研究議題相關的主要國際會議(以及會議論文所引用到的相關文獻),這些會議通常不超三到五個。目前的國際會議相當多,而且有些會議的研討議題又廣,因此有可能兩個會議的主軸不一樣,但卻含蓋類似的子題。舉例來說,假設要研究的是peer-to-peer系統上的資訊搜尋,大概會找專門探討peer-to-peer系統的國際會議。這個目前大概有二、三個。可是知道那裡還有呢?至少還有二、三十個可能:專門討論分散式系統裡的國際會議(這至少有五到十個,其中first tier的約三、四個,其餘為second tier),討論平行運算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討論網路與通訊系統的國際會議(這至少十個以上),討論資料庫與資訊檢索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相信了吧!而且還有好多新的workshop從未聽過的。

一、怎麼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
二、怎麼有辦法消化完這些會議的論文?

第一個問題得從第一階段的論文研讀著手。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得注意它們發表在那裡,從而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
第二個問題:如何消化與的研究議題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內的論文?把與研究議題相關的最近幾篇論文找出來,看它們是在那一年發表的。如果研究的是熱門議題,找到的應該是去年或今年的論文;如果的議題冷門,那最近一篇論文有可能是好幾年前的事。不過不管是冷是熱,都只需把相關的國際會議最近一、二年的會議議程拿來看看,有沒有與的研究議題相關的論文發表,有的話把論文找出來仔細研讀一下這篇論文有什麼突破,另外,也注意一下這篇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有沒有尚未讀過的,沒有的話表示前階段的survey做的很仔細,有的話就得把這些遺漏的論文找出來研讀,並且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再去追朔這篇論文三、四代以內的參考文獻,以及論文出處,找出是否還有其他的相關國際會議,並且一樣得把這些會議近一、二年的議程拿來看看是否有相關的論文發表。這些過程一定會收斂的,而當發現沒有新的論文被找出來之後,的survey工作大概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可以準備收工全心投入研究議題上。通常而言,在第二階段找到的論文不會太多,大多數的論文在survey的第一階段都會看到。收工之前,為防萬一,再到Google、Siteseer及幾個主要的digital library,如IEEE,ACM,Springer等去search一下,確定沒有漏網之魚。如果survey的深入,應當知道要下那些關鍵字去查詢。這個步驟也可以確保如果研究的是冷門議題,在看到的最近一篇的論文,到近一、二年的國際會議這期間,有沒有其他的論文沒有注意到的(因為最後一階段的survey工作只注意相關會議最近一、二年的議程,而看到最近的論文可能是好幾年前的東西)。

在這裡我好像都沒提到期刊論文。一般而言,期刊論文通常比較完整,但刊登的結果往往是二、三年前的東西。就資訊科技而言,二、三年內的研究進展可能很大,因此比較新的結果通常先發表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之後,經過幾回合的修正才會投稿到期刊。所以survey的論文比較新的東西很少會在期刊上發現。但反之,比較久的成果,有可能已整理發表於期刊上。如果是如此,那在研讀這個成果時,最好是找已發表於期刊上的論文研讀,這樣會得到比較完整清楚的資訊。
整個survey的階段會看完幾篇論文?這當然看的研究議題而定。但三十篇以上是跑不掉的。如果加上只瀏覽Introduction 的部分,那可能在五、六十篇以上。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5

如何開始寫論文?

論文大致上有五、六章。

第一章是Introduction,這一章通常只佔論文整體篇幅的十分之一,卻是最關鍵的一章;它就像一個物品的包裝一樣,即使結果再好,但包裝差,也會讓整篇論文頓時失色。在國際會議論文的審稿過程中,很多委員往往僅從Introduction中評斷論文是否值得接受。Introduction要如何寫好是需要一些天份與努力的,基本上它就像在寫作文一樣,要有強而有力的開頭,在前一、二段就能帶領讀者進入你要研究的領域。

 

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你必須替讀者建立足夠的background,讓他們了解你論文的研究背景。Background建立好之後,你必須點出整個研究的動機,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動機不足,無法顯示你研究的重要性,變成無病呻吟,甚至連呻吟的聲音都聽不到,不曉得你到底要做什麼。

動機點出來之後,通常就會說明你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貢獻,也就是論文的價值之所在。在Proposal階段,這部分會以預期的方式來呈現。最後,你會花一段文字來說明整個論文的架構,並做為第一章的總結。

除了動機要強之外,第一章一般比較容易犯的毛病是研究背景給的不充分,以及與研究動機沒有連貫性,研究背景漫無邊際的討論,然後“天外飛來”你的研究動機。切記一點,寫研究論文邏輯一定要清晰,整個章節的構思邏輯是什麼、為何這個句子要承接上個段句子、這個段落要承接上個段落等等,一定要清楚的思考過。許多論文的敗筆在於論文東一段、西一段,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關聯,讓論文整體雜亂無章。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天份的話,只好靠後天的努力:對於論文返覆的讀取,不厭其煩的思考句子、段落之間是否有邏輯上的問題。我個人的經驗是,我自己寫過的文章,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與修正。一篇論文寫完之後,我都會再從頭到尾讀一次,修改到我最近一次讀過後沒有新的修正為止。這樣通常會經歷四、五回合以上。我最不喜歡見到的是學生論文寫完之後,從頭到尾連一次都沒看過就送給我,裡面錯誤百出,甚至連基本的連結 (cross reference)都錯,好像要我幫他校稿一樣。你們有些人也有這樣的毛病,這樣的毛病不改是做不好學問的。以後我看到這樣的論文馬上就退。我以前念書的時候跟指導教授meeting討論論文時總是戰戰兢兢,在給他看我的論文時我自己會來回看好多次,深怕犯一些明顯的文法或邏輯錯誤,或他曾經指正過我的錯誤,我也藉此訓練出比較獨立的研究能力。這裡我感覺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缺乏獨立的研究能力,有些則完全依賴指導教授替他修改論文,甚至覺得理所當然,這是相當不正確的研究態度。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在寫這章前一定要仔細思考你要探討哪些相關文獻,這些相關文獻如何分門別類,然後在第二張開頭以約一頁的篇幅描述你要survey的內容、範圍與架構。當然,你得提供充分的理由說明為何你要做這樣的組織分類。文獻探討要做的好是一門學問,它並不是把一些相關的文獻看過,然後對每個文獻作摘要即可。把相關文獻做一個有系統的分類,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一般而言,每個研究領域都可以拉的很廣,你在有限的空間內不可能全部涉獵,因此,你得設定一適當的焦距,決定文獻探討的領域範圍。

在你設定的範圍內一定有許多文獻要探討,你得將這些文獻分門別類,每一類別選定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文獻做這個類別的開端。接下來你得摘要這篇文獻的主要內容與貢獻,並且用比較簡單淺顯的方式讓讀者了解關鍵的技術。一般而言,這篇代表性的文獻後續多少有些follow-up繼續改進前人的結果。這時你大致不需要針對每個follow-up做仔細討論,只要用一、二句話摘要出每個follow-up改進之處即可。把比較重要的follow-up說明之後,你應該以一段話做為這個類別的結論。這一段話必須評論目前在這類別的研究成果大致為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以及與你的研究有何關聯(如你會採用那些既有的技術,你的研究方法或成果與它們有何差異,你的研究對這個領域的貢獻為何)。

很多人的文獻探討只摘要了別人的成果,卻少了最後這一段,無法讓人了解你的survey與你的研究議題有何關聯,也不曉得你對前人的成果看法為何。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survey不深入犀利,講得都是很表面得東西,讓人家覺得看你的survey對這領域一點幫助都沒有。
對每個類別survey完之後你必須對這整個章節做一個結論。在這個總結裏,你必須匯整出這個領域裏目前的研究進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並且從此支持你在第一章提到的研究動機,以承接下一章節。

第三章基本上是要描述你的研究議題與方法。你必須清楚的描述及定義你的問題。有些時候,問題與定義會牽涉到你的系統或演算法所植基於的model,因此你也必須定義你用的系統model為何,有那些假設的前題。接下來就是說明你的研究方法,所須的定義與所用的核心技術。接下來就是提出你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分析討論它的優劣。在proposal的階段基本上不必具體的提出解決方法,只要討論你大致將採行的措施即可。但即使如此,在proposal的階段這一章也不能馬虎的做表面的探討。一定要具一定的深度,才可以讓committee 的成員相信你對於你的研究議題有足夠的了解。這一章寫深入,你未來修改甚至更換研究題目的機率就低。

第四章通常是對於你在第三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做一實證,如系統模擬,比較你的方法效能為何、與既有的方法有何差異。
第五章就是對論文做一結論,在這裡你必須重覆你整個研究的動機,再敘述你的成果,然後說明你的研究價值與貢獻。每項研究總有不盡完美之處,你的大概也不例外。因此,接下來你就要討論你的研究成果或系統還有那些可以改進之處,據此引出未來研究方向。
第四、五章在proposal階段是不必要有的。另外,根據研究議題的差異與研究成果的大小,有些論文(特別是博士論文)在討論其研究成果時會分成兩個以上的章節來說明,因此論文總體而言會有五章以上。

論文最後必須附上參考文獻。這是大多數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研究態度嚴不嚴謹也很容易從這個地方看出。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參考文獻要如何編排,應該會有那些欄位。你們要確實且詳盡的去建立每筆參考文獻。另外,參考文獻的數目應該要適中。碩士論文我認為應該在30筆到40筆之間。博士論文可能多達四、五十筆以上。但也不要過度誇大,把許多不相干的都放進來。當然,這些數目都不是絕對的,它會隨研究領域和議題有所差異。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5

讓你也會英翻中-詞類轉譯技巧

在英譯漢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對譯,有些句子則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詞對譯,只能將詞類進行轉譯之後,方可使譯文顯得通順、自然;對詞類轉譯技巧的運用須從四個方面加以注意。

1、轉譯成動詞:英語中的某些名詞、介詞、副詞,翻譯時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動詞。

The lack of any special excretory system is explained in a similar way .
植物沒有專門的排泄系統,可用同樣的方式加以說明。 (名詞轉譯)

 

2、轉譯成名詞:英語中的某些動詞、形容詞,翻譯時可轉換成漢語中的名詞。

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a ball.
我們居住的地球,形狀像一個大球。 (動詞轉譯)

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
醫生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治療病號和傷員。 (形容詞轉換)

3、轉譯成形容詞:英語中有些作表語或賓語的抽象名詞,以及某些形容詞派生的名詞,往往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形容詞。另外,當英語動詞轉譯成漢語名詞時,原來修飾該動詞的副詞也往往隨之轉譯成漢語中的形容詞。

It is no use employing radar to detect objects in water.
使用雷達探測水下目標是沒有用的。 (作表語的名詞轉譯)

The sun affects tremendously both the mind and body of a man .
太陽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有極大的影響。 (副詞轉譯)

4、轉譯成副詞:英語中的某些名詞、形容詞,翻譯時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副詞。

When he catches a glimpse of a potential antagonist, his instinct is to win him over with charm and humor .
只要一發現有可能反對他的人,他就本能地要用他的魅力和風趣將這些人爭取過來。(名詞轉譯)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5

讓你也會英翻中-漢譯的重複技巧


重複技巧是英譯漢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翻譯技巧。由於英譯漢時往往需要重複原文中的某些詞才能使譯文表達明確具體;又由於英漢語言結構不同,重複的手段和作用也往往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三種。

1、為了明確
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 /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過,不是氧氣設備了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兩者都出故障(重複名詞)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of pressure ,water becomes ice at C and steam at 100C.
在常壓下,水在攝氏零度時變成冰,在攝氏一百度時變成蒸汽。 (重複動詞)

A locality has its own over-all interest ,a nation has another and the earth get another.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全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全局,一個地球有一個地球的全局(重複謂語部分)

2、為了強調
He wandered along the street ,thinking and thinking brooding and brooding.
他在街頭游來蕩去,想了又想,盤算了又盤算。

3、為了生動
While stars and nebulae look like specks or small patches of light . they are really enormous bodies.
星星和星雲看起來只是斑點點,或者是小片的光,但它們確實是巨大的天體。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5

讓你也會英翻中-詞類轉譯技巧

在英譯漢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對譯,有些句子則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詞對譯,只能將詞類進行轉譯之後,方可使譯文顯得通順、自然;對詞類轉譯技巧的運用須從四個方面加以注意。

 

1、轉譯成動詞:英語中的某些名詞、介詞、副詞,翻譯時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動詞。

The lack of any special excretory system is explained in a similar way .
植物沒有專門的排泄系統,可用同樣的方式加以說明。 (名詞轉譯)

2、轉譯成名詞:英語中的某些動詞、形容詞,翻譯時可轉換成漢語中的名詞。

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a ball.
我們居住的地球,形狀像一個大球。 (動詞轉譯)

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

醫生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治療病號和傷員。 (形容詞轉換)

3、轉譯成形容詞:英語中有些作表語或賓語的抽象名詞,以及某些形容詞派生的名詞,往往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形容詞。另外,當英語動詞轉譯成漢語名詞時,原來修飾該動詞的副詞也往往隨之轉譯成漢語中的形容詞。

It is no use employing radar to detect objects in water.
使用雷達探測水下目標是沒有用的。 (作表語的名詞轉譯)

The sun affects tremendously both the mind and body of a man .
太陽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有極大的影響。 (副詞轉譯)

4、轉譯成副詞:英語中的某些名詞、形容詞,翻譯時可轉譯成漢語中的副詞。

When he catches a glimpse of a potential antagonist, his instinct is to win him over with charm and humor .
只要一發現有可能反對他的人,他就本能地要用他的魅力和風趣將這些人爭取過來。(名詞轉譯)

要學會英文翻譯的技巧其實並不難。

首先必需是理解英語系及中文系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來順理成章,而在中國人看來卻是顛顛倒倒、斷斷續續、怎麼好像就有點奇怪。

再來是中文表達難,英譯漢有時為了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對等詞彙,往往被弄得頭昏眼花,好像在腦子裡急於要開箱子的鑰匙,明明就在怎麼卻找不著。

還有,英譯漢時對掌握各種文化知識的要求很高,因為我們所翻譯的文章,其內容可能涉及到極為廣博的知識領域,而這些知識領域多半是我們不大熟悉的外國的事情,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文化知識難免不出現一些翻譯中的差錯或笑話。

 

正是因為英譯漢時會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必須通過翻譯的訓練,對英漢兩種不同語言的特點加以對比、概況和總結,以找出一般的表達規律來,避免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翻譯錯誤,而這些表達的規律就是我們所說的翻譯技巧。


詞義的選擇和引伸技巧


英 漢兩種語言都有一詞多類和一詞多義的現象。

一詞多類就是指一個詞往往屬於幾個詞類,具有幾個不同的意義;
一詞多義就是同一個詞在同一詞類中又往往有幾個不同的意思。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我們在弄清原句結構後,就要善於運用選擇和確定原句中關鍵詞詞義的技巧,以使所譯語句自然流暢,完全符合漢語習慣的說法;

選擇確定詞義通常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1、根據詞在句中的詞類來選擇和確定詞義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
他們相似極了。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
他喜歡數學甚於喜歡物理。

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
小麥、燕麥等等皆係穀類。

2、根據上下文聯繫以及詞在句中的搭配關係來選擇和確定詞義。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
他是最後來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
他最不配幹這個工作。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怎麼也不該怪他。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
我怎麼也沒料到會在這個地方見到你。

詞義引伸是我們英譯漢時常用的技巧之一。

翻譯時,有時會遇到某些詞在英語辭典上找不到適當的詞義,如果任意硬套或逐詞死譯,就會使譯文生硬晦澀,不能確切表 達原意,甚至會造成誤解。

這時就應根據上下文和邏輯關係,從該詞的根本含義出發,進一步加以引伸,引伸時,往往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考慮。

1、詞義轉譯:當我們遇到一些無法直譯或不宜直譯的詞或詞組時,應根據上下文和邏輯關係,引伸轉譯。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
太陽能主要以光和熱的形式傳到地球。

2、詞義具體化。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把原文中某些詞義較籠統的詞引伸為詞義較具體的詞。

The last stage went higher and took the Apollo into orbit round the earth.
最後一級火箭升得更高,把“阿波羅號”送進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

3、詞義抽象化。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把原文中某些詞義較具體的詞引伸為詞義較抽象的詞,或把詞義較形象的詞引伸為詞義較一般的詞。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14

讓你也會英翻中-倒譯技巧

英漢詞句組成和排列的順序千差萬別,因此英譯漢時作些調整,顛倒一下順序,則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翻譯技巧,這種翻譯技巧共分五種類型。

1、複合句倒譯技巧。複合句倒譯可分為部分倒譯和完全倒譯兩種技巧。

This university 6 newly _established faculties ,namely .Electronic Computer ,High Energy Physics ,Laser ,Geo-physics ,Remote Sens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這所大學現在有電子計算機、高能物理、激光、地球、物理、遙感技術、遺傳工程等六個新建的專業。 (部分倒譯)

 

Many laws of nature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

雖然許多自然規律還沒被發現,但是它們確實在自然界中存在。 (完全倒譯)

2、被動句倒譯的技巧。被動句倒譯時,有時可將被動句倒譯成主動句,有時可將狀語倒譯成主語。

The structure of an atom can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though we cannot see it.

雖然我們看不見原子結構,但能準確地描述它。 (被動句倒譯成主動句)

Table tennis is played all over China .

中國到處都打乒乓球。 (狀語倒譯成主語)

3、以否定型副詞或條件副詞開頭的句子的部分倒譯技巧。能引起這種倒譯的副詞有no ,never ,hardly ,no longer . in no way ,not until ,not even ,only等。

Never before have I read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我從來沒有讀過這樣有趣的書。

4、帶有介詞短語句子的部分倒譯技巧

These date will be of some value in our research work .

這些資料對於我們的研究工作有些價值。

5、習語的倒譯技巧。習語的倒譯可分為按照漢語的固定順序倒譯和從輕重上加以區分進行倒譯以及逆時間順序進行倒譯三種技巧。

For its last 600 mile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eastwards through the flat , fertile ,North China Plain ,which is densely populated.

黃河最後的六百英里,向東流過平坦肥沃、人口密集的華北平原。 (按照漢語的固定順序倒譯)

Heal the wounded ,rescue the dying ,practice revolutionary humanitarianism.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以輕重上區分進行倒譯)

We have to be quick of eye and deft of hand .

我們必須眼疾手快。 (逆時間順序倒譯)

正反、反正漢譯技巧是指翻譯時突破原文的形式,採用變換語氣的辦法處理詞句,把肯定的譯成否定的,把否定的譯成肯定的。

運用這種技巧可以使譯文更加合乎漢語規範或修辭要求,且不失原意。這種技巧可分五個方面加以陳述。

 

1、肯定譯否定

The above facts insist 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上述事實使人們不能不得出以下結論。

2、否定譯肯定

She won’t go away until you promise to help her .

她要等你答應幫助以後才肯走。

3、雙否定譯肯定

There can be no sunshine without shadow

有陽光就有陰影。

但是,如果翻譯時保留英語原來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並不影響中文的流暢時,則應保留的目的還可突出原文中婉轉的語氣。如He is not unequal to the duty .他並非不稱職。

4、正反移位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

我認為他不會來了。

5、譯為部分否定

Not all minerals come from mines .

並非所有礦物都來自礦山。

Both of the substances do not dissolve in water.

不是兩種物質都溶於水。

第 23 頁,共 26 頁

Follow Us        
+886-3-3922006 info@imtranslation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