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 睿譯

I.AM. 睿譯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Mihi vero, inquit, placet agi subtilius et, ut ipse dixisti, pressius. Fortasse id optimum, sed ubi illud: Plus semper voluptatis? Duo Reges: constructio interrete. Quaesita enim virtus est, non quae relinqueret naturam, sed quae tueretur.

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機關雙語辭彙建議規定, 中文的”報到處”正式英文應翻譯為:Checking Counter或 Registration.”Newspaper Everywhere”: 很明顯是Google翻譯出來, 把”報”及”到處”分開成不同單字來翻

Google線上翻譯又出包,網友爆料指運用Google線上翻譯「有情人終成眷屬」,竟譯成「Money talks (金錢萬能)」,再輸入Money talks,卻又翻為「有錢能使鬼推磨」,網友紛嘲諷Google是人性化的翻譯網頁。學者則說,民眾要翻譯還是查字典。

 網友「羅諾威」昨在台大批踢踢 (telnet://ptt.cc) 貼文指稱,使用Google線上翻譯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查詢「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英譯,竟出現上述的搞笑中譯。

被譏「人性化」

此貼文引發數十網友討論,網友ex951753說:「Google絕對是天網,連人類社會的祕密都被發現了!」NKTcell說:「是人性化的翻譯網頁。」部分網友則質疑可能是Google工程師離職前的玩笑。

有人以「有情人終成眷屬」測試另一入口網站Yahoo!奇摩的線上翻譯 (http://tw.babelfish.yahoo.com/),結果得出「The feeling emotion person becomes the family member finally (有感情的人最後成為家庭成員)」。然後又以「兩情相悅」測試,Google結果是 Sexual gratification (性滿足)、Yahoo!奇摩則是 Two sentiments like each other (二種傷感彼此喜歡)。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3

來聽谷歌小姐唱”家後”~

將下面翻譯的框框複製並貼上後 ,谷歌小姐就唱”家後”給你聽了喔!!

 「舞幾哩爛哪撈,璀謀郎嘎爛優好,挖a北力,賊diam醫聊,tia哩功效連a西尊哩五瓦睪,假厚甲拜謀gay搞,萬t萬day馬北hell,麗a jyu,挖a嘎哩勘屌屌,因 wii 挖喜,哩a給敖」

選擇中文–>然後聆聽 –>唱!!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網站的華文翻譯被爆錯誤百出,其中著名道路Bras Basah(勿拉士巴沙)譯成「胸罩」,最讓人噴飯。有新加坡讀者寫信到報章指正,文物局竟然承認是直接使用Google翻譯器譯的!


52歲的李國樑任職海事工程師,他在上月31投書《聯合早報》,投訴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的網站華文介紹是直接用Google翻譯,導致多處詞不達意。他舉例說,關於國家博物館的介紹,竟然寫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把英語中的「入門」一 詞,錯譯成「入學」。
多份報章接著發掘出更多錯誤,包括把舞獅(lion dance)譯為「獅子舞蹈」,著名道路勿拉士巴沙(Bras Basah)譯成了「胸罩」(Bra)。
文物局回覆查詢時,竟直接承認翻譯時使用了Google翻譯工具,以方便同時翻譯成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等多種語言。文物局檢討之後,完全認同李國樑所指的網站翻譯水準低下,已下令停止使用Google翻譯器。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昌偉指稱,政府一向對翻譯抱著草率的心態,應投入資源提供好的翻譯。從事翻譯工作7年的林琬緋亦指出,機器翻譯出來的東西有時候很離譜,是眾所周知的事。而文物局居然選擇透過機器翻譯來呈現多種語言網站,沒有考慮到大眾能不能看懂,對內是不尊重非英文社群,對外則釀成國際笑話。
這己非新加坡華文翻譯頭一次出現問題。旅遊局2002年在遊指南中,將盂蘭節(即中元節)的英文hungry ghosts festival譯成「匈牙利旅遊節」,駐守炮台的炮兵連軍事長(battery sergeant major)譯成「電池中士」。
去年一部由新傳媒配合新加坡國慶製作的紀錄片,也因華文翻譯錯誤連篇而受批評,例如將已故副總理拉惹勒南(Sinnathamby Rajaratnam)譯成那拉姆,副總理張志賢成了張志獻,組屋變國宅,引起新加坡人不滿。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2

翻譯方法大解密

翻譯的方法是由翻譯的目的來決定,但是要決定翻譯的目的時仍需要以原文為基礎,而且對於原文的仔細分析更有助於翻譯的過程。Reiss的另一位學生Nord就提出原文文本分析的模式(model of ST analysis),來分析文本類型和翻譯情境,包含以下項目:

l 原文文本功能 (function of source text)
l 原文文本讀者 (addressees of source text)
l 原文接受時間 (time of reception of source text)
l 原文接受地點 (place of reception of source text)
l 原文傳播媒介 (medium of transmission of source text)
l 原文製作動機 (motive for production of source text)

透過文本分析可以得知原文的情境特性,但是譯成譯文時要產生何種情境和語言特性,就需要靠譯者的專業判斷以及事先設定的翻譯綱要(translation brief)。翻譯綱要就如同Vermeer所說的翻譯委託書,Nord主張每一項翻譯工作都應該附有翻譯綱要,也就是對譯文發揮其特定功能之情境的一種簡短說明(a brief that defin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target text should carry out its particular function),用以指引翻譯的方法和過程。此綱要包括和原文分析相同的項目:
l 譯文文本預期功能 (intended function of target text)
l 譯文文本讀者 (addressees of target text)
l 譯文接受時間 (time of reception of target text)
l 譯文接受地點 (place of reception of target text)
l 譯文傳播媒介 (medium of transmission of target text)
l 譯文製作動機 (motive for production of target text)

譯者在翻譯時就是利用上述的翻譯綱要與原文分析進行比較,找出原文與預期譯文之間的異同,不論是在文本功能、讀者群、時間、地點、媒介和製作動機上,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差距而需要進行訊息的調整,這些比較結果即可作為翻譯過程的指導原則。雖然有人批評在實務工作上採取此種文本分析模式太費時而不太實用,但它很適合做為翻譯教學的工具,可以提升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分析文本和文境的意識(awareness),讓他們更容易了解文本的特色和功能,進而選取相應的翻譯策略

此外,Nord認為譯文功能雖是翻譯最重要的標準,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原文的意圖(intention)與譯文的功能之間應存有某種相容(compatibility)的關係,而且譯者必需同時對原文文本、原文發起者、譯文情境和譯文接受者負責。因此Nord於功能標準之外再加上忠誠的原則(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以突顯翻譯的倫理道德責任。Nord所謂的「忠誠」(loyalty)與傳統「忠實」(fidelity)的觀念不同,她說:
Loyalty is a moral principle indispensable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beings, who are partners in a communicative process, whereas fidelity is a rather techn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exts. (忠誠是人際溝通成員間不可或缺的道德原則,而忠實則像是兩個文本間的技術關係。)

「忠實」強調譯文需重現原文,而「忠誠」是指譯者對於原文作者、譯文讀者、委託翻譯者(如出版社)等參與翻譯過程成員所應盡的道德責任。將翻譯的標準從傳統的文本間之關係擴大到譯者的倫理規範和社會責任。舉例來說,讀者通常期望譯文內容會反映原文作者的觀點論述,原文作者也相信譯文讀者會接收到他的觀念內容,而譯者在這其間就必須對他們負責,一方面符合讀者期待,另方面也不能扭曲原作意圖,否則就會違背翻譯的道德原則。

以上陳述了數種翻譯標準的類別,可說並沒有一種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翻譯標準,可同時適用各種不同的文類型態和文本功能。但在目前後現代的思潮裡,若按照解構主義的觀點,文本的意義是處於歷時變化和開放狀態中,作者一旦完成作品,他和作品的關係就結束了,如同作者已死(death of the author),改由讀者接手解讀詮釋並賦予個人的意義。如果原文已不再具有確定的意義,那麼譯者就可按一己之意進行詮解翻譯,也就沒有所謂客觀翻譯標準的問題了。不過就算不採取這麼極端的立場,至少有人還是可以質疑所謂「標準」本身是否是個恰當的概念,或者至少也可以追問譯者為什麼要恪守某些既定的標準。例如香港學者張南峰就問道:「翻譯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忠實?」而忠實又為何不能是個程度的問題?難道譯文沒有百分百忠於原文就是不忠實嗎?譯者為什麼不能只達到70%, 50%或30%的忠實呢?他也舉嚴復、林紓等人為例,這些譯家的作品都不太忠於原文,但是對國家社會的影響極為深遠。所謂翻譯標準是會隨時代思潮演進而改變,不是單一永恆的。另外,翻譯標準的觀念與執行這些標準的實務經驗常有落差,許多抽象的標準對譯者而言難以操作化或不知如何操作。而且實踐這些標準往往是個程度的問題,而不是「非此即彼」(either…or)二分法的選擇。也難怪學界與實務譯者對於翻譯標準常有不同意見,討論起來都會引起相當大的爭議。不過從翻譯教學的立場持平而論,除了比較特殊的文體和創作目的之外,一般課堂仍大致上遵循忠實和通順的標準來從事翻譯教學。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2

讓英文能力UP UP!

1. 為什麼學習英語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是如此的重要,英語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甚至軍事的局勢上為什麼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
再來我們切入主題來探討如何學好英文,在學術界我們是稱之為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過去台灣的英語教育很失敗,有部份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英語,他們只在上課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教導,老師有教的就會,沒教的就不會。可是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知識和資訊的成長速度是學校的教育遠遠追不上的,除了教學生英語的內容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如何去學英語,培養所謂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只有刻板僵化的知識。在這種觀點下,英語學習策略就變得非常重要,可以讓學習者變得更主動,更為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
第三部份,我們再來談英語在未來幾十年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發展,以及我們要如何因應

2. 學習英文的重要性
Ø英語成為世界語言(global language):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說英語,七十多國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一百多個國家把英語列為第二語言(ESL),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當中。例:盧安達、越南和阿爾及利亞
Ø英語愈來愈重要的原因來自英語背後的權力,也就是美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霸權。
首先 ,不論我們喜不喜歡英語,在進入廿一世紀的今天,英語已成為這個全球化時代最主要的國際語言。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說英語,超過了說中文的人口 。有70多國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一百多個國家把英語列為第二語言,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當中,例如以前說比利時語的盧安達現已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以前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和阿爾及利亞也把其第二語言由法語改為英語。
英語變得愈來愈重要,這不是因為英語比其它語言傑出,而是因支撐英語背後的權力,也就是美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霸權。如果當年是希特勒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今天大家拼命學得外語可能就是德語了。

3. 英語是與國際接軌的最佳媒介
Ø國際組織會議: 如UN, EU, NATO, OPEC.
Ø大眾媒體:報紙、廣播、電視、電影、流行音樂
Ø國際旅遊:觀光、商務、宗教、體育
Ø教育:學校教學、期刊論文
Ø國際溝通傳播: 郵件、電話、網際網路
今天我們在國際知識、資訊、商業、娛樂、旅遊、網路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作生意的人不懂英語,經商難免碰壁。再怎麼傑出的學者,如果不能以英語發表著作論文,學術地位必然遜色許多。但為什麼英語這麼重要呢?
英語是國際政治會議中的共同語言,全世界上萬個國際組織中約有85%採用英語為官方語言(其次是法文)。
英語在許多國家成了年輕一輩自由、反傳統、現代的象徵。
觀光點都有英語標示
英語是獲取大量知識資訊的媒介

4. 英語學習策略 I (Learning Strategies)
計劃(planning):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可能是結交外國友人、加強個人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等。不同的目標需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所需的技能。目標應設定在合理的範圍內。
監督(monitoring ):留意或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學習的困難。將學習錯誤記錄下來,供以後參考複習之用
評估(evaluating):評估最後努力所學的結果是否與目標相符。寫英語學習的日記,可以定期地反思英語學習的歷程以及策略的使用。

學習策略尤其重要,因為台灣缺乏良好的英語環境,學生接觸英語的質與量都有嚴重不足的現象,絕大部份的英語學習都還是依賴老師的教導。可是英語老師不可能時時照顧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在課堂之外更是鞭長莫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就是教導學生如何去學英語,幫助他們發展出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使他們成為自動自發、為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的學習者,即使是在課堂外也能有效地學習英語。
記憶策略(memory):將英語單字片語的音與義作有意義的分類、組合、或聯結。
例: view (看)
inter(在…之間)+view= interview
pre(在…之前)+view= preview
re(再)+view= review
例: hair—hair salon– hairdresser – barber shop – barber – brush– comb– scissors– straight– curly
例: break+fast; lieu+ten+ant
例: baffle/ 拜佛?
用到愈多的感官來學習愈容易加深印象
例: 眼看、口讀、耳聽、手寫、心裡理解、肢體活動
由短期記憶進入到長期記憶的訊息單位不宜過長
例:世界上最長的英文單字
Pnemono ultra micro scopic silico volcano coniosis 火山矽肺塵症
分析策略(analyzing): 分析中、英兩種語言間語法、語音、語義的異同
例: sheet/ shit
snake/ snack
beer/ bill
lice/ rice
analyze/ analysis/ analytic
kill = 殺 ?
發言人 = Speaker? Spokesman?
社交策略(social):與他人共同學習以增進英語能力:
Toastmaster、English Reading Club

情意策略(affective):提高學習動機、調整學習態度、降低學習焦慮:
兒童和個性外向者學習情意障礙較低

5. 英語的未來
英語所有權的喪失:
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可以宣稱擁有英語的所有權。
新英語(New Englishes)的形成:
每個英語國家也會發展出具有其風格特色的英語
例: 未來可能發展出台灣式英語?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身份認同,我們一方面要推廣自己民族的母語和文化,但在與國際社會接軌溝通的需求下,我們也需要學習一種流通全球的國際語言。
全世界最大的英語國家,美國的英語人口只占全世界英語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十年內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口將超越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口數,五十年後更將會大幅超越百分之五十,屆時英語的所有權就真的只屬於全世界了。印度說英語的人口約五千萬人,已經快超過英國。再想像大陸十幾億人口瘋狂學英語的盛況!
就如同美式與英式英語的不同,每個英語國家也會發展出具有其特色的英語,如澳洲英語、紐西蘭英語、加拿大、南非。印度和新加坡也逐漸發展出其自己風格的英語,在語法和語調上作區別,加強認同感,以自己所說的英語口音為榮。未來我們可能不會再去強調英語口音的重要性,因為已經沒有所謂標準的口音了。未來可否有可能發展出台灣英語vs.台灣國語值得觀注?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1

外籍英師 說得溜不見得教得好

全球化狂潮席捲,全民陷入英語瘋,但在審核寬鬆一窩蜂引進外師的情況下,反而造成學生一知半解,文化認同混亂。

從九十四學年度起,國小英語課程又將有重大的變革,根據教育部最近修訂的新英語課程綱要,原本由小學五年級開始實施的英語課程將向下延伸,從小三開始。另外,教育部將引進外籍教師到國內各縣市中小學校教授英語,並協助訓練本國師資。這項計畫目標是每年招募一千名外籍英語師資。一方面解決偏遠地區英語師資不足的窘境、藉由引進外籍英語師資,帶動國內教師的教學方式,刺激國中小學英語學習風氣。

金髮碧眼 豈是正統
不置可否,隨著全球化浪潮,英語已然成為一種國際語言,而台灣為追求與國際社會接軌、順應全球化的洪流,學習英語早已形成一股全民運動,從政府到民間莫不強調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上自教育部積極引進外籍師資到國內學校任教、下至美語補習班金髮碧眼的老外教英語,背後的基本意涵都是,英語的使用是一種身分的表徵,而台灣的家長毫不猶疑地投資龐大的金錢和心力來交換,讓孩子取得所謂正統英語的學習。

然而,外來的和尚真的會唸經嗎?外籍師資的引進問題多重,即使教師資格的認證再嚴密周詳,但是教師的品格、操守該如何把關?外籍老師分配到各級學校後的定位?還是提供他國教師的就業的機會?國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廖柏森就認為,外籍師資的引進若是為了提供學生完善的英語學習環境,這樣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卻容易對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文化認同、語言干擾的阻礙。

崇洋媚外 認同錯亂
國小階段的學生對文化的認同尚在發展的階段,語言可以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代表著一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廖柏森表示,當孩童對母語文化塑造未完整時,對本土文化無法快速的認同,卻又要接受英語系文化的衝擊;另外,因為外籍老師上課形式較為活潑有趣,學生會形成一股崇拜的風氣,無形中會發展出崇洋心態,對老師的價值觀反射到文化層面,學童容易一面倒向外國文化較為優越,形成獨尊外師的現象。

國立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施玉惠表示,「學校對外籍師資的定位必須明確」。教育部國教司林威志科長強調,外籍師資的聘用絕不會安排成為種子師資,外籍師資只是輔助台籍教師的教學,並協助台籍教師強化英語能力,換個角度來看,卻也是國內外兩種教育文化良性競爭的開始。不過這種說法令人持保留的態度,施玉惠認為,外籍教師分派到各級學校後,校內對外籍師資的認定必然不會只是輔助教學的角色,家長的期待是一股無形的壓力。

門檻太低 令人憂心
「外籍師資引進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花蓮師範學院英語系教授沈乃慧這樣認為。以一個家長的立場來說,當然希望小孩能接受最正統的英語訓練,沈乃慧分析台、外籍師資的優點,台籍師資在英語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較佳,可強化中小學生讀與寫的基礎;外籍師資的口語能力較優,可培養生活美語的訓練,兩者應該相互輔助教學。

但外籍師資的聘用資格在審核上仍有諸多瑕疵,教育部公佈的師資篩選標準太過寬鬆,只要是英語系國家人士、未滿四十五歲、大學畢業能說簡單中文,加上身體健康、無吸毒習慣就可以來台擔任英語教師,這種超低門檻的限制,讓人懷疑師資引進的素質,反觀國內想當國小英語教師的人,不但要外文系所畢業、修習教育學分,甚至還要進修英語教學的專業訓練課程,嚴格把關的用意就是要確保教學品質的專業。

本土英師 能力不差
台南師範學院語教系教授李漢偉強調,台灣的英語師資已有一培訓的機制和水平,除了托福成績必須達到五百五十分,夜間部教育學程修業兩年、日間部修業一年,修畢四十學分後,進行半年到一年的駐校實習,若要成為種子師資,還必須接受各校招生時的筆試與面試的關卡;而近日所舉辦的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決議自九十四學年度開始所聘任的國小英語教師,除了需符合教師資格外,托福電腦測驗成績要二一三分以上或全民英檢通過中高級檢定等的標準。因此,每一位台籍師資絕對具備班級經營與英語能力。

外籍教師難以瞭解本地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進行適性教學,教學成效不見得會比本籍教師好。廖柏森認為要把英文教好,並非非外籍教師不可,英語最重要的不只是發音問題,「語言教學應與文化做緊密性結合」。施玉惠也表示,教材的選定必須要與本國文化相結合,而台籍教師正好握有雙語言及雙文化的背景優勢,若能與外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做結合,才能營造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

台灣特色 文化優先
至於國內有意營造雙語的英語環境,廖柏森認為沒有必要,畢竟台灣還是一個將英語視為外語的環境,有沒有此必要性應該視社會條件與需求而定,除非有政治力強力的介入,對於許多人夢想將台灣塑造成如新加坡一般的英語環境,廖柏森指出,台灣的文化與政治背景跟新加坡是不能相比的,不當的類比會造成不適合的環境。

高薪聘外師 當心踩地雷
外籍和本國師資薪資差距過大,目前規劃來台師資為美、加、澳、紐四國,月薪折合新台幣約從六萬至九萬元不等,不過薪資待遇應以各國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為計算基準,教育部所提供的薪資與先進國家的小學教師相比較為低廉,這些師資願意來台的動機令人懷疑,到底是因為外籍師資在本國找不到工作,所以來台?還是因為只為了賺取教學經驗?我們不得而知。

面對外界質疑,國教司科長林威志回應時指出,目前外籍教師資格的審核有賴各國駐外使館負責,對於教師資格的認定唯有各國內部的專門人員最了解,教育部相信駐外使館的專業性,因此不會再對外籍教師的資格做複核的程序;對於外籍師資來台的動機,林威志強調,教育部不是在幫其他國家解決失業的問題,不過若是在待業中、但對教學有熱忱者,教育部也樂見其成;另外,外籍教師是採契約制,每年都會進行年度考核,對於不適任教師各校有權力予以解聘,所以不會影響到中籍師資的基本權利。

師資的資格或許可以審核,但是師資的品格與素質更應該嚴格把關,尤其中小學生正值行為模仿、價值觀建立的時期,不適任教師的行為會傷害到此階段的學生,教育部單方面的授權駐外使館,未免過程太過粗操,外籍師資引進後的管理問題才正要浮現。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1

大學生~你的英文作文還行嗎!?

近日又時值研究所招生考試的熱季,筆者受命擔任本校英文科命題和閱卷委員,直接感受到每年報考的人數節節上升,競爭愈形激列,但改完試卷後的心情卻年年下沈,難以釋懷。難以理解的是為何如此眾多的考生,在接受大學高等教育四年後,竟然在考研究所時的英文分數還是只有二、三十分,而作文抱零分的也所在多有。這些有志攻讀研究所的同學理當是在學時的精英,社會未來的棟樑,但考起國際通用語言的英文卻是一片慘不忍睹。

筆者也曾擔任大學學測的閱卷委員,更令我訝異的是,單以英文寫作而言,大學生考研究所的英文寫作和高中生考大學學測的表現居然相差無幾。一樣有許多人空白未寫隻字片語,有許多人通篇無一句正確語法,更有許多人寫得文不對題或不知所云。而換個角度來看,事實上有不少高中生的英文寫作表現是遠超過大學生的,也讓人不禁質疑,這些四年前通過大學入學考試的高中生,在接受過更上一層的大學教育後,英文程度很可能是不進反退。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令大學英文教師相當沮喪的,學生從高中畢業之後的英文學習不但無法累積,反而在大學學習英文的時間愈長,成效愈差,這種吊詭現象透顯出大學英文教學資源的虛擲浪費和無能為力,究其原因可能不外以下數端:
一是台灣近十年來大學數量激增,錄準標準卻逐年下探,在高中時代的英文基礎欠佳的學生仍能輕易考上大學,若再加上大學英文課要求不甚嚴格的情況下,學生的英文程度就一直停留在原點,甚至倒退至不如高中時的水準。
二是學生學習英文動機低落,英文課由高中時的主科淪落為大學中被邊緣化的共同科目,學生以研讀本系專業科目為要務,常有人在上英文課偷看其主修科目的書,更不用說翹課情況之嚴重了。
三是多數大學所開設的共同英文課常只限於大一時修習四或六個學分,每週上二至三個小時,與高中生一週四到六小時的英文課差距甚遠。況且大學生於大二以後幾乎就不再修習任何英文課,如此少的英文學分數,以目前國際化潮流對於職場上英文能力的要求不但是明顯不敷所需,而且除非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英文的習慣,否則長期來的英文學習遂告中斷,殊為可惜。
四則是目前大學英文的教學重心轉移到溝通式教學法,教授標榜生活化和實用化英語來培養學生的口說技能,學習如何與外國人談天說地或到國外觀光購物,相對排擠學生進一步學習英文讀寫的機會,更遑論能夠使用英文表達思想觀念的能力了。
目前各大學已體認到學生英文素質偏低的事實,開始想方設法提升學生英文的能力,但看來多數學校還是以強迫學生通過全民英檢考試為最重要的法寶。但事實上若未能真正針對上述幾項原因加以導正,以匡濟大學生英文程快速沈淪的窘境,即仍難免於大學生英文程度不如高中生之譏。

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31

英文閱讀最佳攻略手冊

很多人以為閱讀不就是把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就完成了,但是心理語言學家在1970年代早已指出,閱讀行為並非一般人所想像是種被動接受的文字解碼活動,而是與文本互動所作的一種主動建構意義的心智過程。例如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閱讀其實並不是逐字直線性的行進(linear word-for-word fashion),而是在文中各個意義段落間游移,對於意義不清楚或不懂的字詞會作出合理猜測(make reasonable guesses),對於尚未讀到的後文能作出預測(predication),再往後閱讀後還會證實(confirmation)自己之前的猜測和預測是否正確。因此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後,通常無法精確記得原文的文字表達形式,可是我們會記得其主要的內容或旨意。


而且為了理解文字的意義,我們還具備兩種主要的資訊處理模式,一種是由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另一種是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由下而上處理模式是基於我們對個別字詞、片語意義和文法規則的認識,由上而下則是利用我們的背景經驗和對題材的知識來詮釋文本內容,兩者相輔相成構成對文章的完整瞭解,缺一不可。簡言之,閱讀要在很短時間內處理龐大的資訊,其實是種相當複雜的心智活動,只是我們都習以為常而不認為有何特別之處。
尤其當我們在閱讀母語中文時可以下意識地完成上述複雜的心智運作過程,但是在閱讀英文時的感受和效率就有天壤之別了。英文文本中若充滿大量我們不熟悉的字彙和句型,會導致閱讀流程的中斷和訊息接收的阻礙。為了解決閱讀英文的困難,很多人就採取由下而上的處理模式,拿出字典拼命查單字片語的意思,可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不夠的。常有人辛苦查了老半天的單字,可是拼湊在一起仍是不解整篇文章的意義,而且也會打斷閱讀的思路,拖慢閱讀的速度,徒然浪費時間,很容易就產生學習挫折,甚至放棄學習。事實上,文章中每一個字的重要性並不是相等的,忽略或根本不懂某些字的涵義也不致於影響我們習得該文的要旨。因此除了由下而上的資訊處理模式之外,我們也需要由上而下的模式來協助我們閱讀英文。

有乘客發現雙鐵都把「尿布台」譯成「Baby Changing」,覺得意思轉變成「換嬰兒」而覺得可笑。經記者採訪後,高鐵和高鐵主管都趕緊聲明說要檢討改進,順便還推卸一下責任,說很多列車都是從日本進口,而日人本的英文並不甚好等理由。

 

記者批評此翻譯是「讓人看了啼笑皆非」,但看了這則新聞卻是「哭笑不得」,因為雙鐵用的本來就是道地的英文說法,在英文中講換尿布用「change the baby’s diaper」或「change the baby’s nappy」是較完整的說法,但一般只說「change the baby」就夠了,例如美國太太就常對老公說: 「Honey, can you change the baby?」(親愛的,你可不可以換一下嬰兒的尿布?)。此新聞中的「尿布台」是在公共場所作為指示標語,因為空間有限而要求用詞簡約,把原本動詞加受詞的「change the baby」改成動名詞片語的「baby changing」在英文的公共標語中是很常見的作法。

但如果有人對於「尿布台」譯名的正確性還有疑義,其實到網路上查詢一下搜尋引擎即可。例如鍵入「baby changing」,而且只瀏覽英美母語國家的網頁,就可發現「尿布台」的英文翻譯「baby changing station」是沒錯的,也可用「baby changing table」;另外,換尿布時用的襯墊就叫「baby changing mat」或「baby changing pad」。

或有人說那雙鐵應在Baby Changing後應該要加Station或Table吧,但Baby Changing兩字已經是寫在尿布台上了,作為一種公共標示語,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都要精簡用字,因此Station或Table不寫沒關係,因為使用者已經可以看到尿布台了。就像國外的垃圾桶上就直接寫Trash,也不用寫Transh Can,公共標示語的英譯要將文字空間限制與使用者容易理解的條件考慮在內。

第 18 頁,共 25 頁

I.AM. 睿譯聯繫方式 03-3922006
I.AM. 睿譯Line帳號 iam688
I.AM. 睿譯信箱info@imtranslationweb.com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