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8 十一月 2021 11:23

母語是資源 讓學習更加分

作者

學者認為,全英語教學課堂上禁止的母語,事實卻有穿針引線的作用,輔助學習。

「No Chinese!」標榜全美語教學的幼稚園,常可見外籍教師不准小朋友說母語;大學的全英語課,也可以看見學生被要求全神貫注聆聽及觀察教師表情、肢體語言,用所謂的「溝通式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輔助理解教學內容。

全英語教學 貶抑母語作用

然而,母語對於外語學習只是一種阻礙嗎?或者是母語對於非英美語系人士學習外語時,其實具有積極作用?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副教授廖柏森表示,非英美語系國家實施「全英語教學」時,往往貶抑母語,而忽略了母語在學習外語時具有正面的輔助效能。

「語言學習主要是一種認知性的心智活動,也就是要依賴學習者先前習得的知識為基模(schema),才能理解、記憶甚至創造新的知識;比方我們學習chair(椅子)這個英文單字,必須先有中文的『椅子』概念或是具體的椅子為依託,才能理解自己學了什麼,」換言之,母語正是人們心中最佳的知識庫、工具箱,如果沒有母語為輔助,人們思考和探索新的知識,尤其是以外語形式呈現的知識時,將會事倍功半,甚至不知所指。

學習新事物 母語是依託

廖柏森不否認,透過眼、耳、口說等各個感官參與語言學習,確實能增強英語接收、理解、甚至表達能力,並能逐漸養成以英語思考的模式;「不過這必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本身的語言能力要很高,才不會傳達偏差的、或是有缺陷的訊息,誤導學生。」

何況即使師資的問題解決了,例如聘請外籍教師,但是學生學習時本然地就會倚賴母語,以母語為理解新事物的基礎,因為母語最能讓人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萬一外籍教師本身並不能說學生的母語、不能做為母語與外語的「轉譯者」,而學生又沒有很好的專業和語言兩種素養,則全英語教學反而會讓學生學習效果大降,容易有挫敗感,在課堂上不知不覺地「半聾半啞」。

因此,以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強調母語並非學習英語的障礙,反而是學習上的一種可貴資源,學生能以他們學習母語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發展使用英語溝通的知識和技巧。

能比較差異 學習才深刻

廖柏森以自己身為翻譯者的經驗表示,翻譯者本來就是「穿梭於兩種文化之間」的中間人,而母語是翻譯者自身擁有的學習資源,讓翻譯者接觸不同語言的文化差異時,有某種聯繫或比較的基礎,「這種比較有益於加深理解,這才是翻譯最快樂的地方!」換言之,學習新事物時無須全盤拋棄母語,反而應該善用母語與學習的關係。

I.AM. 睿譯聯繫方式 03-3922006
I.AM. 睿譯Line帳號 iam688
I.AM. 睿譯信箱info@imtranslationweb.com

Follow Us